许多司机因为长年开车,不能按时吃饭或不注意饮食,不仅其健康受到影响,而且也为安全行车埋下隐患。所以———
吃饭是维持生命的头等大事,吃好饭才能
开好车。有调查显示,饮食与司机行车安全关系极大,如果司机空腹开车或饱餐后开车,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提高。所以,科学饮食对于司机关系重大。
饱餐不宜出车
吃饱时,人体整个消化系统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体内血液较多地供给肠胃以消化食物,这时大脑和四肢的供血量相对减少。当大脑的血液和氧供应不足时,脑细胞活力下降,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这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并感到困倦;当四肢供血量不足时,会感到疲软无力。这时出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还易引起胃下垂、消化不良、肠胃炎等疾病。因此,饭后应休息半小时为宜,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检查车辆。
空腹不可驾车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神经系统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不足,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这时人的定向力和识别能力减弱,会出现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头昏眼花、全身乏力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行车,驾驶员往往会因应变能力差、判断和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空腹时,应避免出车。途中饥饿时,应及时停车进食或吃些糖果等甜食,稍事休息后再行车。
吃饱了不等于吃好了
因为摄入的食物不同,对开车时的精神状况影响很大,某些食物摄入过多,会使人头晕、疲惫、精神不振,其中首推碳水化合物(糖),这是因为高糖饮食可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如果驾驶员出车前摄入了大量的高糖饮食,就会无精打采,注意力下降。高糖饮食还能影响视力,这对于需要保持高灵敏度的驾驶工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饮食应该多样化
长期偏食不仅会引起驾驶疲劳,还会对驾驶员情绪有所影响,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例如,缺乏维生素B2时情绪不稳;缺乏维生素B12时丢三落四
;尼克酸缺乏时则情绪低落,爱发脾气。因此,应保持饮食的平衡,做到多样化。
用饮食调节情绪
医学家发现,当脾气不好、心烦意乱时可多吃含钙食品,因为钙具有安定情绪的效果。牛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小鱼干等,都含有丰富的钙,不妨多吃些。当心中恐慌,压力重重时应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具有平衡心理压力的效果。当承受强大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约平常8倍以上的维生素C。所以,应尽可能地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鲜枣、柑橘、辣椒、西红柿、菠菜等蔬菜水果。
多吃碱性食品
疲劳是交通安全的大敌,造成人们疲劳的因素来自于偏食酸性食物。酸性食物指含有磷、硫、氮等元素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呈酸性反应,凡酸性体质的人往往就易出现一种疲倦感。酸性食品有大米、面粉、肉类、白糖等,如果吃得太多,会影响大脑和神经功能引起疲劳。因此,司机应多吃一些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海藻类等。
不吃早餐易发低血糖
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引发低血糖。正常人空腹时每百毫升血液中含血糖约为80~120毫克。稍低一点不要紧,但如果低于60毫克时,人就会感到头晕、四肢无力、周身疲倦。再严重时,就会心慌意乱、冷汗不止,甚至虚脱。如果司机发生低血糖,就容易发生车祸。有关部门针对126名不吃早餐的司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29%的司机是属于低血糖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因此,有人呼吁:司机不吃早饭是绝对不行的。
“晚餐吃少”不绝对
夜间加班开车的司机,要想保持旺盛的精力,则不必拘泥于“晚餐要吃少”的说法,注意摄取容易消化、不含过多热量且具有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事实上,晚餐吃得太饱不行。但深夜饥饿时,司机还应吃些糕点、糖果来补充血糖,以防低血糖导致车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