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开车累,上高速更累

当高速公路既危险,又没法开快时,它还能叫高速公路吗?

  高速公路是为了让驾驶者们更加迅捷、舒适的到达目的地而出现的。当1932年人类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出现之后,人们的驾车体验便从支线飞机般的吵闹颠簸,迈入了干线飞机的高速宁静。早在10年前,我对国内高速公路的印象还是很好的,但那是基于当时比较小的车流量。而相对来说,在国外的高速公路上飞驰,那简直是享受。首先包括各种重型车辆在内的几乎所有上路车,都能保持着较高的速度,而且人们很善于保持合理的车间距。而只要你的车辆性能足够好,掰开左转灯,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在超车道一路超车,同车道上比你慢的会主动让道,其他车道上的车更不会贸然变线给你添堵。再加上一流的道路硬件条件,在这样的高速路上一天开上1000公里一点也不会疲倦。

  但国内的高速路,尤其是一些车流量偏大的线路,我不得不说,不仅已经完全跟迅捷、舒适沾不上边,而且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各种光怪陆离的情况随时发生,难度一点不比电脑游戏来得小。与玩游戏相比区别在于,这里的一切危险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原地满血复活的情况。所以,在这样的路上开车,区区300公里都能把人累得身心俱疲。这就是我这两天跑了一趟小长途回来的感慨。

  话说我这趟小长途往返不过300公里,距离相对于曾经13小时开了1400公里高速路的我来说,真不算什么。但让我惊讶的是,就在这短短的路途中,竟然能够亲眼目睹如此多的险情和混乱不堪的交通秩序。如果高速公路要我填用户体验反馈表的话,很抱歉,我只能给零分。首先这一路有非常多的路面施工点,施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路面标示的不清晰不科学。我亲眼目睹一辆小轿车冒失地从右侧超越大型货车,结果反应不及扫倒了好几个隔离施工地带的反光锥,所幸和施工地带还有一定距离,没有发生更加严重的情况。右侧超车固然有错,但是施工警示不显眼、大货车偏爱走快车道,也都是酿成险情的元凶。有些施工路段,要求车辆必须借道行驶,作为驾驶者也能理解。但是,施工方的工作异常马虎,为了让车辆能通过对向车道便草草拆除中央隔离带,不仅懒得把接缝处填平,甚至还残留了钢筋。每次通过这样的地方,我就很为车子的轮胎捏把汗。老生常谈的还有林立的高速收费站。诚然,大多数高速公路都并入了联网收费,但这并不会减少收费站的数量。每次在不同的高速之间切换,都需要停车刷卡记录路径,这些刷卡站成了高速公路的瓶颈,严重拉低了高速路的通行效率。

 

 

 

  现在的情况是,大型车辆不爱走慢车道,大多数货车都在使用中间的快车道,而超车道上的小车多半也并不打算超车,慢悠悠的开着,这就逼着那些心急的驾驶者不得不左右穿插,使得秩序混乱而且相当危险。高速路上开车时要保持合理较快的车速,但有些驾驶者的心态也实在危险。我就亲眼目睹过这么一幕:一辆大客车从超车道超车,后面紧跟的小轿车心急火燎地按着喇叭,等大客车刚刚超越右侧的慢车,它就急忙从两车的夹缝间超越,正欲回到中间车道的大客车司机明显对此没有准备,当发现身后的小轿车,已经出现在自己右侧后赶忙变回了超车道。那一瞬间,大客车因为紧急转向猛烈的摇晃,看得我胆战心惊。万一大客车失控侧翻,这得是多大的事故啊!

  当高速公路既危险,又没法开快时,它还能叫高速公路吗? 朱钦

特殊服务保险服务

  • 火警119
  • 匪警110
  • 急救中心120
  • 交通事故122
  • 短信报警12110
  • 水上求救12395
  • 天气预报12121
  • 报时服务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