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公交服务基层群众思路新 成效高

 泸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在积极践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为基层群众出行提供方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基层群众的肯定。
      根据群众需要,积极开行公交线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目前,泸州市主城区共有公交线路80条,公交车935台(折合1126.7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达12辆,公交线路里程1129.0km,公交线网密度达3.1km/k㎡日均服务客运量52万余人次,主城区公交分担市民出行率达38.23%。公交车通园区、通校园、通码头、通机场、通商城、通小区,通乡村、通景区,基本实现市区公交线网全覆盖,公交车已成为市民群众出行首选交通工具。
      公交车开到田间地头。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泸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不断开辟、延伸公交线路,开进农民家门口,深入田间地头。江阳区、龙马潭区乡镇基本实现公交全覆盖,目前全市开行到乡镇的公交线路已达到21条。尤其是根据国家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地制宜,开行了镇村无人售票公交车,满足了农村群众的低成本出行需要。
      公交车开进社区。针对小区、社区道路窄小不易通行的特点,通过实地研究考察,泸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试点开辟小型巴士进入社区,切实解决市民群众的出行问题,达到方便群众的目的。目前泸州运管已批复了一条安富桥客运站至护国战争纪念馆260路社区巴士, 9月底,泸州市首条社区巴士正式投入运行。
      开启政企合作新模式。2013年4月,泸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会同江阳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与市公交公司密切合作,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之路,采用全新的政企合作,共同出力的模式。政府方面,由华阳街道办出资300余万元,对较窄的道路进行改造整治,危重路段增设安防设施,积极创造公交线路开行条件,且每年给予公交公司适当补贴;企业方面,由市公交公司自筹资金200多万元购置10台适合农村道路运行的新型公交车辆投入运营,开行首先条华阳至石虎、白湾的329路政企合作的城乡公交线路,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力拉动了当地城郊乡村旅游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城市发展到哪里,公交车开行到哪里。2011年至今,泸州市共计新开公交线路17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7条,企业投入资金达1.2亿多元,重点解决城西新建居住区、黄舣酒业园区、城南沙茜片区,以及对外交通枢纽泸州客运中心站等公交需求。特别是25路、327路、328路等农村公交线完全属于冷僻线路,为了让当地群众享受公交服务,企业不计成本,始终坚持准时准点,保证安全和优质服务,让农村老百姓享受到了城市文明成果。
      推行公交路权优先,开辟公交专用车道,满足基层群众快捷畅通出行
      为了缓解城市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给广大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交出行条件,泸州市运管局积极协调公安交警、城管、发改等部门,积极推行公交路权优先。今年3月,经市政府研究批准,在城区主干道设置了4.4公里公交专用车道,并于9月1日启用监控抓拍系统。公交专用车道设置以来,途径主干道的公交车通行速度得到改善提高,以214路为例,高峰期一趟周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8分多钟,减轻了市民群众候车乘车之苦,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开展惠民行动,为基层群众出行提供方便
      泸州公交长期承担了学生优惠乘车和残疾人、现役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等社会义务;其中每年承担22000多名老年人日3.6万人次、年1300多万人次免费乘车;承担了30000多名学生每月28元乘坐120次优惠乘车;承担了现役军人、残疾人免费乘车义务,另外还有23万人办理了公交IC卡享受乘公交车八折优惠。
      泸州市运管局:李建彬

特殊服务保险服务

  • 火警119
  • 匪警110
  • 急救中心120
  • 交通事故122
  • 短信报警12110
  • 水上求救12395
  • 天气预报12121
  • 报时服务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