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茂(右一)和自发来修路的乡亲们一起平整路基
本报讯(记者仇素淑)2月27日,春雨蒙蒙。在朝天区两河口乡农华村六组新修的公路上,记者乘坐的车辆不时打滑,大家都静静地不敢说话。
能走上这样的路,在当地乡亲们眼里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这条路的开通,就是一把开启村民致富之门的钥匙。
“我们组能够通上公路,这都要感谢陈永茂啊。”该村六组村民曹应星告诉记者,农华村是朝天区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四个组不通公路。农华村六组在2014年以前,连接外面世界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祖祖辈辈都想有一条宽阔平整的公路。
今年39岁的陈永茂,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也和大家一样有着这样的期盼。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2003年起跟随乡亲们一起外出打工,如今事业小有成就。
“要赶在除夕前将路修通,彻底告别背着年货回家的历史。”2014年春节前赶回家的陈永茂,看到家乡与外面世界的巨大差距,他萌生了这样的念头。
“周围的好多人家都住上了新房,我们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当他向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遭到了全家的一致反对。
“把路修通比建好自己的房子更重要,只有先把路修好了,乡亲们才能过上好日子。”主意已定,说干就干。向来倔强的陈永茂不顾家人的反对,拿出20万元,请来挖掘机、批来爆炸物品,一心为群众修通近两公里的公路。
“陈永茂挣点钱也不容易,他富了没有抛下我们,大家都很感激。公路所经过的地方,林、地的占用都没人说半个不字。”68岁的杨仕莲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景时,不住地竖起大拇指。自从公路开挖的第一天,陈永茂不是一个人在路上战斗。他的举动感动了乡亲们,这条通组公路能辐射到的周边500多名村民,自发出工出力,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也都加入到了修路行列。
公路从开挖到基本通畅的近一个月时间,陈永茂整天都在这条路上奔波,心思全部放在这条路上。
2014年春节,是农华村六组村民最开心的一个春节。这个春节,也是陈永茂最难忘的一个春节。
“如今农用车、摩托车撒着欢的在路上跑,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是他圆了乡亲们的一个梦。”该村党支部书记谢定贤对记者说。
当记者追问陈永茂现在的心愿时,他略显羞涩地说:“现在路通了,希望乡亲们多种蔬菜,早日过上好日子。”他还告诉记者,再过几天,他将再次外出打工,挣点钱也把自家的房子修葺下,让老人生活得好一点,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