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7月投运,依托港口航运物流的外向型企业将缓解资金压力,进一步增强宜宾港的综合辐射功能。
王正元 田威
5月5日,四川宜宾港“两仓”(宜宾港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货车往来如织,工人们都在紧张地作业。“预计7月全面完成建设并交工预验收,在取得海关总署批准同意建设的批文后投入试运营。”宜宾市临港区经济贸易科技局商贸物流处刘永杰介绍,目前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完成海关办公楼、仓储基础工程等,预计7月全面完成建设并交工预验收,在取得海关总署批准同意建设的批文后将投入试运营。
企业清关退税不再难
价值上千万元的机器装进集装箱,从川南通过水运直达上海,虽然水运运费较其他运输方式低廉,但是在近一个月的航期和拼箱装船等期间,上百万的退税款要随着货物在上海港清关后才能拿到。
刘永杰介绍,宜宾港内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投用不仅将为企业货物的进出口带来更大的便利,还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和降低企业负债压力。“以前货物出口,一般从水运到上海港,清关后才能退税,而从长江上游到上海港的航运期加上在上海港拼箱等需要二十多天,如果是上千万的货物,退税款可能就在上百万,对于企业来讲,资金压在运输途中很不划算,等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投用,企业将可以直接在宜宾港清关退税。”
刘永杰介绍,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规划用地231亩,依托已经运营的宜宾港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基础,进行拓展建设,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仓储总面积约5.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仓库、报关大厅、停车场、卡口、堆场、查验场所、海关监控系统、信息平台系统及购置机械装卸设备等相关配套设施。
提升港口综合辐射功能
2013年四川省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45.9亿美元,宜宾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81251 万美元,作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江、海运输是宜宾市进出口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每年全市采用江、海运输方式进出口货物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0%以上。
“由于没有具备水运口岸功能的保税物流公共平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宜宾市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外向型临港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便捷化的发展。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将为帮助依托港口航运物流的外向型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宜宾港的综合辐射功能。”宜宾港相关工作人员说,到2015年临港开发区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引擎,转型发展、产业创新的重要基地,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 型)的建设,还将强力推进临港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外资引进、外贸出口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联手水富港共建物流中心
4月28日,宜宾港、水富港及宜宾市、昭通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水富县举行座谈会,就共建长江上游航运物流中心商讨两港合作事宜。
宜宾港和水富港将以云南地区磷化工产品、矿产品等代表性货物的水水中转、短驳运输、集装箱储运为突破口,在业务资源共享、信息系统互通、场站园区共建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实现两港一体联动,充分发挥宜宾至水富40公里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有效突出两港现有基础设施的互补优势,促进两港沿江物流产业的融合,增强两港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范围和渗透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腹地内陆物流成本。
四川物流专家认为,两港合作将促进长江上游航运物流中心构建。航运物流中心构建对加快打通西部内陆和东部沿海的物流大通道,激活川滇黔三省八市州地区的富集资源、推动这一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