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挺住——昭交集团与你同在

地动山摇,摇不挎中华脊梁;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因为有那些坚持不懈的救援壮举,遇难者生的希望之火才会重新燃起。

8.03地震当天,市委政府一声令下,昭通交通运输集团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公司通过调派运力、人员、献血、维修等多种形式、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参与抗震救灾。

昭交集团每天轮流调派车辆和员工参与救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11日至,昭交集团共投入2964人次、130辆车投入抗震救灾。保证了飞机场、堰塞湖、鲁甸等地志愿者的运输保障。一次次顺地把外国记者、部队官兵、志愿者、救灾物资、堰塞湖炮工队等救灾的中间力量送往地震重灾区。

救灾需要经济的支撑,昭交集团组织十县一区共16家分子公司为灾区捐款捐物。

没有血就没有生命,受伤灾民急需用血,昭交集团立即组织昭阳片区员工无偿献血,输出血液共记约10000余毫升。

维修是救援车辆顺利运行的保障,昭交集团工贸公司在鲁甸县医院和南通道进入鲁甸的路口,分设免费维修应急点,与昭通市运政管理局一道,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车辆提供免费维修,确保成千上万的救灾车能顺利行驶在救援生命的希望之路上。共为50多辆车提供维修服务。

号召社会力量共同救灾,昭交集团鲁甸分公司在灾区分设几个救灾咨询点,免费提供咨询、食品和水,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和回家寻亲的灾民提供服务。组织私家车队共10张车,每车每天平均来回运送9趟,在鲁甸县城和进入重灾区的路口——西门哑口,在救灾的唯一通道上,免费运送志愿者和回龙头山寻找亲人的灾民。同时,昭交集团在自身处于发展阶段,公司历史欠债重、部分员工因昭通几次地震还需要救助的情况下,舍小家、顾大家,从公司机关到十县一区各基层单位积极主动向灾区捐款:8月9日,昭交集团客运中心站客运经营者、驾驶员、干部职工共筹集善款76552.8元;8月11日镇雄客运站捐款14140.50元;8月11日,昭交集团机关捐出善款4·18万元;8月11日昭交集团天豪物流工贸公司捐款22650元;目前昭交集团其他二级基层单位捐款正在统计中,一笔笔捐款,像一股股暖流滋润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田。

可爱的昭交人,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无私无畏地奋战在救灾一线。昭交集团鲁甸分公司书记马殿敏失去亲人,顾不得回去看一眼,就投入救灾一线,直至今天。其他很多员工受灾,无家可回,晚上,就打地铺睡在候车室地上或椅子上。但是,此时,他们及其家人,仍然竭尽所能、自发组织起来,买洋芋和面条煮给志愿者和回家寻亲的灾民充饥。当谈到他们自己也需要就救助时,50岁的马国庆,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却抑制不住大哭起来,再也说不下去。地震如集结号,把昭交集团鲁甸分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结合起来,夜以继日、持续奋战在救灾一线。

昭交集团驾驶员是的地震中一道美丽的风景。“8.03”地震时,昭交集团有两位驾驶员驾驶的客车刚好行驶在地震带。一位是马永富师傅,马师傅驾驶的车从巧家开往昆明,正行驶至天生桥路段时,突然地震,山石滚落砸碎玻璃,前后路段坍塌、车门被堵,关键时刻,是马师傅用拳头砸碎玻璃,用鲜血为旅客打通一道生命窗口,带领大家从窗口爬出来逃生,把35个乘客一个不少地安全转移。另一位是马召祥师傅,当时,马师傅正在龙头山接从罗红过来的旅客,车上有15名旅客,地震骤然降临,是马师傅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把旅客一个不落地安全转移。地震过后,还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师傅,他是千山旅行社驾驶员——“曾建波”,父母去昆明看病,他独自丢下12岁的女儿一个人在家,持续奋战在最危险的救灾前线——堰塞湖,每天余震不断,6天144小时坚持如一日,一天三个人分喝一瓶水,实在累了倒地就睡、实在饿了,啃一口方便面。险情面前,是曾师傅冒着生命危险,与武警战士奋战在救灾一线,成了宝山武警一总队一大队最信赖、最贴心的专职司机。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昭交人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昭交集团的队伍。“无私奉献、舍己救人”是昭交人的真实写照,一有灾情,昭交集团就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坚持奋战在救灾前沿,实际践行“为政府分忧、为百姓服务” 的企业宗旨,成了灾区坚实的精神脊梁。

(交通运输部)

特殊服务保险服务

  • 火警119
  • 匪警110
  • 急救中心120
  • 交通事故122
  • 短信报警12110
  • 水上求救12395
  • 天气预报12121
  • 报时服务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