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着力打造泛欧和泛亚走廊


  四川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新机遇,以加快构建“空中丝路”和“陆上丝路”


为起点,打造泛欧和泛亚走廊


  未来3年至5年,更多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仅今年,四川自贸区成都区域就确定了84


项试验任务和117个试验项目


  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杨迪


  22日14时18分许,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停机坪上升起“水门”,为来自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


亚贝巴的ET0636号航班洗尘。这是成都开通的第100条国际地区航线。


  在空港50余公里之外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如今也呈繁忙景象。去年,往返于成都和波兰罗兹


、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共开行460趟。今年,“蓉欧快铁”计划开


行1000趟。


  四川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新机遇,以加快构建“空中丝路”和“陆上丝路”为


起点,打造泛欧和泛亚走廊。


崛起立体新枢纽


  去年11月11日晚,成都市民刘贵蓉登上成都直飞悉尼的首航航班,前往澳大利亚旅游。她注


意到,去年下半年以来,成都新增的国际直飞航线“扎堆”。“仿佛全世界都在家门口,越来越方


便了。”


  如果说航空出行的便利拉近了成都与世界的距离,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开行,则


为中欧贸易开辟物流新通道。


  “通过‘蓉欧快铁’,货物运输时间更短、成本更低、企业资金周转更快。我们经常向荷兰


企业推介‘蓉欧快铁’。”荷兰王国驻重庆总领事孔思哲表示,希望借此更多发展荷兰与中国之


间的经贸合作。


  深居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是四川发展的区位劣势。近年,四川架起“空中丝路”与“


陆上丝路”,变盆地为枢纽,并从单一的东向开放,向全方位、立体式开放转变。


开放“裂变”新机遇


  从与“蓉欧快铁”合作运营,到通过“蓉欧快铁”觅得新商机,总部位于波兰罗兹的哈特兰


斯物流公司成为第一家在成都投资的波兰企业,去年开设的“波兰精品馆”,不仅展示推介波兰


特色产品,还为有意合作的波中企业搭建沟通平台。


  入驻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的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超级电容研发和生产


中心,有望在今年底投产。该公司副总裁杜晓峰表示,希望以白俄罗斯为支点,撬动整个欧亚经济


联盟巨大市场。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四川的“开放蛋糕”越做越大。有着8200万人口、3.27万亿元


经济总量的四川,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近年来,四川还加快搭建国际平台,中韩、中德、中法、中新等国别产业园区相继落户,吸引


全球创新资源加速向四川集聚。


  到去年底,四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总数达250家,同比增长35%;“一


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和地区在川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935家,实际到位外资超过70亿美元。


改革激发新活力


  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过程中,四川不仅着力打造“硬件”基础,更加注重以开放倒逼改革,营


造优化高效的政务“软环境”。到2016年底,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21家,其中境外500


强232家。


  当2003年英特尔公司宣布要在成都投资建设芯片封装测试工厂时,成都在全球经济视野中还


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正是成都面对英特尔的“挑剔眼光”所表现出的务实能力和改革决心,成


为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十余年来,英特尔4次对成都工厂增资,已履行和承诺的投资达22


亿美元。


  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标志着四川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迈入新阶段。一个多


月来,四川自贸区新注册企业数量近2000家,一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


  四川德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泰成感受到了制度创新带来的便利和实惠:5月5日


,成都国际铁路港单一窗口正式运行,过去需要去不同地方办理的海关、检验检疫、铁路、港口


、货代等5种业务,如今可以“一窗”办结,享受“一站”服务,不再东奔西跑。


  未来3年至5年,更多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仅今年,四川自贸区成都区域就确定了84项


试验任务和117个试验项目。


  “自贸区建设将始终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向全世界亮明开放的态度


。”四川自贸区成都管委会主任郭启舟说。


新华社


 


特殊服务保险服务

  • 火警119
  • 匪警110
  • 急救中心120
  • 交通事故122
  • 短信报警12110
  • 水上求救12395
  • 天气预报12121
  • 报时服务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