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伍13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转业做了供电公司的一名专职司机。
■ 工作18年,他早已从一个电力营销的门外汉华丽蜕变成长为专业技术能手。
■ 18年间,他针对内江丘陵地带雷雨天气比较频繁,电表盒终端口容易被雷击损坏的情况,和同事一道研发了“RS485口精细隔离保护装置”,使得电表和终端安然度过雷雨天气,该装置获得国家专利。
■ 在采集终端实际的维修工作中,他又和5位同志一起研发“模块化电能量智能采集终端”项目,方便了现场维修又节省成本,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
■ 成绩的背后,是不畏艰辛的跑场,是毫不计较的加班,是勤奋刻苦的钻研,是舍己为人的付出……他始终信守“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他就是国网内江供电公司采集运维班班长陈世英——
埋头钻研
从门外汉到专业能手
穿着蓝色工作服的陈世英在会议室的沙发上一坐下,腰杆直挺,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典型的军人坐姿。
有些拘谨,不善言谈——这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甚至准备了一篇专业性很强的说明材料:“我不太会说,所以只好写下来……”
1996年8月,陈世英结束13年的军旅生涯,从部队转业到内江电业局。他被分配到用电处负荷控制班从事专职司机工作。闲不住的他因为对这门技术很感兴趣,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协助班组成员的安装维护工作。得到很多实际锻炼和学习机会的他,逐渐掌握了不少专业技术知识。
他的所学很快派上了用场。经过组织的安排,他被调到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电能采集运维班。
那时的他,已快40岁。面对新角色带来的巨大挑战和众人怀疑的目光,陈世英挤牙膏似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埋头钻研电能采集相关业务。期间,他不仅加强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还利用为每一个客户、变电站、电厂安装调试终端的机会,向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请教,不断总结终端安装调试的经验和教训。当初做专职司机时配合师傅们工作的实践经验,让他很快完成了从司机到技师的华丽转变。
通过努力,他先后取得电能表和电压电流互感器检定员证书、电能表修校中级工资格、电能表修校高级工资格、国家二级注册计量师资格、电能表修校技师资格。
勤奋踏实
班长自觉加班
在电量采集班工作,每天除了要负责每日电量的统计、监控,采集用电数据以及终端的检测、配送、安装、验收外,班组成员每天还要到现场去处理终端的故障,少则跑三到四个地点,多则五至七个地点。早上八点出发忙到下午六七点钟收工对班组成员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作为班长的陈世英,以身作则,哪里有采集班的终端,哪里就有他的踪影。终端故障处理完后,过了下班时间,大家都回家休息了,他却风尘仆仆地赶回办公室,整理工作资料、监控电量。第二天早晨,他又会早早的到办公室查看全网监控的电量情况。
有一次,电量采集班出差到威远维修终端,工作一直进行到中午。因为下午还有三个终端的故障需要处理,大家简单的吃过饭后就奔向下一个工作地点。山路颠簸,偏偏又遇到下雨,泥泞不堪的山路更加湿滑,大家只好下车,背着工具箱徒步,可陈世英硬是不要班组的女同志背工具箱,并叮嘱她们走路别滑倒。在凛冽的寒风中,陈世英一行人将终端故障排除完后已经是晚上7点多,他让大家回家休息,自己却又回到办公室整理资料。像这样赶时间排除故障,常常早出晚归的生活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采集班的李师傅感慨道:“陈班长这人哪儿都好,就是不知道休息。”
陈世英对工作的热忱深深感染着采集班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带领下,电能量采集班工作人员树立了坚持不懈、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他所在的电能量采集班也被评为四星级班组。
2012年以前,公司正处在建设期,工作很忙,陈世英基本上都放弃了年休,没有其他爱好的他把这些时间都留给了工作。
付出终有回报,内江供电公司的采集系统转变用户、公变台区、低压集抄抄表成功率在97%以上,变电站抄表成功率在98%以上,非统调电厂抄表成功率基本保持在100%……凭着不服输的干劲,陈世英为实现内江供电辖区内客户用电信息“全采集、全覆盖”的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甘于奉献
舍小家顾大家
整个采访过程,陈世英的话都不是很多。按理说,作为一班之长,大小也算一个领导,可他却没有一点架子。据他的组员透露,他在班组中拥有高人气。
班组里实际共有7名组员,5位属于劳务人员,5位女员工中有4位处于婚育年龄阶段。几乎每年有一位请婚假、产假,还有探亲假、年休假,女员工怀孕期间不能参与现场工作以及日常的培训、借调、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等。陈世英默默地承担起了大部分工作,中午在员工食堂就餐后便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晚上再晚也要回办公室查看系统指标,甚至周末也不休息。他说:“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也可以安排班组员工加班,但我不忍心,毕竟我没权给他们涨工资。我现在身体还可以,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不仅如此,陈世英在和同事的相处中默默记下每个人的个性,定期与班员谈现场工作、谈班组管理、谈家庭生活;在班员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班员生病时必须走访;班员取得重大成绩、喜事时及时祝贺。陈世英“保姆”般的细心照顾让班组有了家的氛围,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
班里的工作多了理解,少了误解;多了主动,少了退缩;多了提醒,少了埋怨,班组里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班组里只要谁家里有事,不论大小,班组所有成员都会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助。
“我们班组工作量大,基本上下班都比其他班组晚,但是组员还是没有怨言,毅然支持我的工作,班组内很和谐,很感谢他们。”陈世英说。
在单位,陈世英总能把电量采集班上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是说起家庭,这位汉子也有点不好意思。人总有顾此失彼的时候,因为把过多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家里的事情他总是很少过问,对妻子的嘱托也只是以“嗯……”、“啊……”、“我晓得了……”这类话应付过去。妻子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从进货、看店到打扫、销售,服装店的工作全是妻子一个人忙里往外,他对这些事情总是少有过问,妻子体谅他平时工作忙也就不和他计较。
一个星期天,妻子因为有事要出去半天,嘱托陈世英去看店,陈世英又是含糊其辞地答应了,但那天刚好又在单位加班,工作一忙他竟然忘记了这事。晚上一回到家就看到妻子的脸有些阴沉。一问才知道这天服装店被小偷光顾了,妻子觉得十分委屈。对此,陈世英也觉得很惭愧,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他又什么都顾不上了……
刻苦钻研
攻克专业技术难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内江供电公司的电能量采集系统初具规模,从200多台终端发展到一万多台;安装的变电站采集终端实现了关口线损自动计算,在省系统公司中走在前列。这些成绩离不开陈世英和他的团队。
2008年,陈世英带领团队和汇川公司合作,开发系统运用软件自动统计计算用户电表数据,并依据计算结果自动产生警报信息大大提高了采集系统的使用价值。这个系统项目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针对内江处于丘陵地带,雷雨天气比较频繁,电表盒终端口被雷击损坏的数量多,严重影响采集系统的抄表成功率的情况,陈世英和同事一道研发了“RS485口精细隔离保护装置”,这种装置安装已4年多,其他开关盒设备被雷击损坏,但电表和终端却安然无恙。该装置获得国家专利。
在采集终端实际维修工作中,陈世英团队发现,目前生产的终端设备都没有考虑维修的成本和方便性。需要的终端应该将易损坏的部件设计成几大模块,方便现场维修又节省成本。陈世英和何培东等5位同志研发“模块化电能量智能采集终端”项目,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
陈世英个人也曾多次获得过“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2008年分别获得了“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电能量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电能计量知识及技能竞赛”三等奖;2009年获得科技优秀奖。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关于“RS485口精细隔离保护装置”的专利证书。在国家电网公司组办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期刊上发表了“用户计量装置安装地点与防窃电”的论文。
客户服务中心计量室主任秦东这样评价陈世英:“劳模当之无愧——主动工作,很有军人作风。下班总是走得最晚,跑外场不分节假日,责任心强。”
面对众多荣誉和评价,陈世英说:“我只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组织却给予了我崇高的荣誉。这些成绩是单位和组织培养的结果,所以,应该属于这个团队。我只算是众多普通一线电力员工的代表,光荣属于我们每个电力员工。”